会泽实验高中2004年8月建成招生,校园占地148.5亩,2014-2015学期我校有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5300余人,有教职工35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6人,平均年龄32岁。学校于2011年12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普通高中。
一、 县委书记一笔帐
会泽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山区面积达97%,人口有90余万。2000年实现“两基”验收,初中教育发展较快,每年有8000左右毕业生。2004年以前,全县只有四所完全中学,每年只能招收2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很显然,高中教育的滞后阻碍着会泽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上高中的愿望,许多学生不得不去县外读高中,承担着高昂的费用。
实验高中的筹建曾经有过争议,近亿元的投入是一个贫困县必须要慎重行事的。2002年5月,县政协组织教育、城建等部门作了全面调研,充分论证了会泽扩大高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县委政府最后下了决心,决定在县城西郊新建一所规模4500人的高级中学。2003年4月,新一届县委政府决定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按省一级完中的标准一次性建成高级中学,确保2004年8月建成招生。会泽实验高级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会泽大办高中教育显示了县委政府的勇气和智慧,外县来考察参观的人们赞扬这是大手笔、大气魄。当时的县委书记罗志明则有精细的计算,罗书记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采访时算了这样一笔帐:每年会泽县都有大量学生跑到县外读高中。以800人到县外上高中为例计算,如果每人3年交费2万元,那么,800人就是1600万元,6年就是3200万元。相当于10多年后投资就回来了。以会泽县每年毕业的高中阶段毕业生有3000人得以打工上岗,每月收入500元计算,每人一年就是6000元,全县就是1800万元。罗书记的计算把见效慢周期长的教育分解得鲜活而具体,会泽实验高中的创建与农民的脱贫增收和全县经济发展是这样的息息相关。
二、会泽教育一个弯
实验高中的兴建大大拓宽了会泽高中教育通道。每年2000人左右的招生数,加上其他高中学校的改扩建完成,全县每年招生数达5000余人,毛入学率由过去的30%上升到65%,这是一个飞跃。过去会泽全县的高考上线人数只和宣威一所学校的上线人数差不多,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改变,当年上线111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5年上线1767人,2006年会泽高考上线2211人,并有一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2007年是会泽教育的裂变年代,实验高中2000余名学生学生参加高考,全县有近3658人上最低控制线。同时,会泽生源外流现象被遏制,过去成百上千人到县外读高中,现在只有几十人出去,这是会泽教育的重大转折。
会泽教育的进步为全县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县的人民群众子女有了更多读书就业的机会,相对低廉的求学费用缓解了农村的贫困。县教育局倡导踏实勤奋苦干的作风,提出“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指导精神,引领会泽教育一步一步往前走。会泽教育以良好的形象吸引外县一千多名学生就读于县内各级学校。在会泽教育的质变过程中,实验高中的建设是一个弯,是多年高中规模小、质量低到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
三、 创新办学一条路
会泽实验高中高考上线1477人,600分以上16人,培养了全县文、理科状元。一所崭新的学校横空出世,走出了一条办学新路,许多管理措施敢为人先,在市内和省内独树一帜,为大规模的高中教育管理积累了可供研究的素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封闭管理。会泽实验高中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封闭管理能有效隔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接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当前学校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封闭办学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二是分部管理。实验高中实行教学的分部管理。由于学校的规模大,一个年级有30个班,学校打破通常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分级管理,把学校纵向分为三个部,每个部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个班。这种做法在教学上把学校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相互竞争的小学校,主要的优点是激活竞争机制,对教学的评估考核非常有利。
三是社会化办学。实验高中对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学校的五个食堂对外承包,由于相互竞争,压低了利润空间,学生的膳食开支与县内其它学校大体相当,而学校食堂的用工人数达120名之多,学校不承担任何经费。同时,学校的门卫、宿舍管理、绿化美化工程也实行承包。这些管理模式无疑为社会化办学开创了一些思路。
四是半军事化管理。2007年4月,实验高中顺利通过半军事化管理验收。评估验收组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会泽实验高中是全市最具备半军事化管理条件的学校。由于学校管理严格,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宿舍有卫生间、洗漱台,学生的内务管理规范,所以半军事化管理获得较高的评价。
世纪沧海桑田,今朝风流看新篇。年轻的会泽实验高中迈着稳健的步伐在万众瞩目中走来,向人们诉说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故事。
会泽实验高中吧由一些爱好网络的同学建立,至今已有不少会员。
(一)建章立制 规章制度建立健全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价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教师奖惩办法》、《教师考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奖惩分明,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学习也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多元融合 师资队伍敬业爱岗
学校在职教职工332人中,有毕业于北师大、西南大学、华东师大等国家重点师范院校的40余名教师,有来自9个少数民族的26名少数民族教师,有来自江西、湖北、重庆等10多个教育发达省、市的90名外地教师,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教师汇集在一起,形成教师结构的多元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壮大。为不断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组建了学校教科研核心团队,以教育科研破解教学问题。
并于2010年6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积极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名师论坛、各类沙龙活动中开展深度汇谈,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智慧,破解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营造科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环境。在实验高中,从校长到后勤工作人员,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在用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用心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力争把每个岗位都做得精彩。
(三)守正出新 教学教研精细高效
我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总体要求是:“抓常规、抓末端、抓细节,将落实进行到底;抓学习、抓团队、抓科研,靠创新赢得领先”。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帮扶指导,通过拜师仪式,选好指导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实行帮扶结对。
(四)立德树人 德育安全务求实效
“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我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高度重视体卫艺工作,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确保学生每天阳光体育活动一小时。
(五)突出内涵 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把要求内化成习惯,把习惯升华为素质,把素质积淀成文化”的校园建设理念,精心做好学校美化、绿化工作,彰显学校的人文特性,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我校2011年创建为云南省园林单位,2012年创建为云南省绿色学校,2013年申报了国际生态学校。
(六)天道酬勤 办学效益社会认可
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受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学校先后有106名教师分别被上级表彰为“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教研优秀人才”;36名教师分别在教育部及省、市、县技能大赛中获奖;450余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校2004年被确定为滇东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唯一的高中教育研究所;连续两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表彰为“校本培训先进学校”;连续四年被曲靖市教育局表彰为“高中教学先进学校”;连续六年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生;连续八年被县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学校”;连续十年安全责任事故为零。
(七)着眼未来 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动摇,虚心学习先进理念,积极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逐步凝炼成“德育工作系列化”、“校本培训精细化”、“学生培养个性化”、“校本课程多样化”、“艺术教育常态化”等方面的办学特色。
该校先后有117名教师分别被上级表彰,有82名教师分别在省、市、县技能大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中累计发表论文410篇,学校申报的三个省级课题已被批准立项并正式启动。
学校累计受到上级表彰76次。
2004年滇东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唯一一个高中教育研究所在会泽实验高中挂牌成立
2005年被列为曲靖市首批校本培训试点学校
2006年被评为曲靖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7年被表彰为云南省校本培训先进学校
2008年被表彰为“曲靖市高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先进集体”,被会泽县表彰为“平安单位”、文明学校”
2009年被确定为曲靖师范学院毕业生教学实践教育基地,被表彰为曲靖市“绿色学校”。
在会泽县教育局年度综合考评中,会泽实验高中连续四年获全县一等奖,在每年县委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中,会泽实验高中的满意率连续五年超过98%。
校园里的建筑还是蛮有感觉的!,绿化也还可也,有一次打电话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学生公寓,这一整片区域还想都是学生公寓,很干净的,看见学生们的衣服都是晾在走道里的,难道没有专门晾衣服和棉被的地方吗?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看见专门晾衣服和棉被的地方吧。,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