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学校大全曲靖高中大全曲靖陆良县第五中学

曲靖陆良县第五中学

  • 地址:云南曲靖陆良县板桥镇大堡子村
  • 电话:0874-6951117
  • 邮编:655600
  • 网站:
点击查看“曲靖陆良县第五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概述

编辑

一、基本情况

麒麟区第五 中学位于 曲靖市 麒麟区寥廓南路,潇湘江畔,依寥廓山麓,邻河滨公园。校园 占地面积59.5亩。1976年建校,曾用校名: 曲靖县第六中学、曲靖市第八中学。2001年云南省办学水平达标晋级评估为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2005年云南省办学水平达标晋级评估为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2007年被评为“曲靖市 文明单位”、“曲靖市文明学校”。学校教职工160人,46个教学班,3580余人在校学生。 麒麟区第五中学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二、历史变化

1976年“文革”结束,为解决老城区居民子女的上学问题,更好的培养国家人才,曲靖县政府(革委会)决定在曲靖城区西南边新建一所中学,由县政府拨款10万元建盖砖木平房教室18间,建盖教职工宿舍、教师食堂20余间,总建筑面积1300㎡,命名为曲靖县第六中学,当年招收初一新生6个班350余人。1984年由于学校的发展,教学用房不足,办学条件的简陋,为改善办学条件,曲靖县政府拨款30万元建盖砖混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2041㎡。1985年撤县设市更名为曲靖市第八中学,学校有初一、初 二、初三共12个教学班。

1992年学校为了解决高中升学难的问题,学校在市政府、教育局指导下创办了 高中教育,当年招收高一2个教学班。随着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也逐年增大,办学条件满足不了需要。经过努力,于1992年建盖一幢砖混学生餐厅,面积844㎡,1993年建盖砖混学生宿舍一幢,面积1317㎡,解决了高中生食宿问题,1998年建盖一幢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414㎡,解决了学校教学、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学校规模发展到16个初中教学班,1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1500余人的完全中学。

1998年撤地设市建区,学校更名为麒麟区第五中学。1999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麒麟区五中撤高中增初中,办成示范性初级中学。2001年云南省办学水平达标晋级评估为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2001年后,麒麟区五中招生规模扩大,招生片区由原来的老城区扩大到招收花柯、水寨、红庙等小学的学生,2003年教学班级猛增到39个班,学生数增加到2500余人。

学校教学用房严重不足,学校领导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得到主管部门支持,建盖了简易教室11间,面积648㎡,缓解了教室不足的问题。麒麟区五中的初中教育开始步入了规模效益的良性发展时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云南省办学水平达标晋级评估为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2007年被评为曲靖市文明单位,曲靖市文明学校,办学声誉大为提高。

三、改建扩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麒麟区作为曲靖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麒麟区五中是上世纪70年代布点建盖的,内部设施布局不合理,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难以晋升为一级一等学校,难以办成名牌学校,难以扩大办学规模和实施现代化教育教学,加之城区发展较快,导致城区人口猛增,生源爆满,班额过大,远远适应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远远满足不了普及初中教育的需求,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在市区党委、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下,为进一步加快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重点解决中心城区初中就学难、上学难的问题,由市、区政府提出了麒麟城区中小学实施“6+8”改扩建方案。麒麟区五中办学30余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被列为重点原址改扩建(重建)学校。

2009年4月16日开工重建,2010年9月10日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竣工后的麒麟区五中达到了上规模、上档次的普通中学,与河滨公园相和谐,以梯级呈现为建筑特征的开放型花园式学校。建筑面积16249.09㎡,能够容纳60个教学班,满足学校党、政、工、团、少先队、计算机、音体美、理化生实验室等多功能的使用。进一步扩大了初中办学规模,缓解中心城区初中生就学难,入学难的问题。合理配置中心城区初中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解决现有班额过大问题;改变了学校教研教学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滞后的现状,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设施,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麒麟区五中名称演变

编辑

一、曲靖地区曲靖县第六中学(1976年7月——1984年7月)

“文化大革命”末期,曲靖县辖区内有中学五所,曲靖一中属曲靖地区直属中学,县属中学有四所,即曲靖二中、曲靖三中在乡下,曲靖四中、曲靖五中在城区,因城区中学仅有两所,为解决老城区居民子女的上学问题,为国家培养人才,1976年,曲靖县“革命委员会”(当时的县政府机构)拨款10万元,在曲靖城的西南边新建曲靖县第六中学,当年招收初一新生6个班350余人,教师由撤消的曲靖师范附中及筹建小组组成。

当时的县六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很差,学校周围是田野,蒿草丛生,晚上漆黑,教职工不敢随便出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深路滑。教师晚上备课学校发给小马灯一盏,全校无宣传栏,仅有一块小黑板,一写通知其它宣传内容就得擦掉。教师住房后面是山坡,夏天屋内渗水,阴冷潮湿,霉气冲天,学生在面积窄小、光线暗淡的平房教室里上课。

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结束,各行各业拨乱反正,各项工作走向正轨,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所新建中学有了较好的的领导班子、教师结构群体和较好的生源,为当时的曲靖县六中的开办增添了生机。开办之初,尽管师生工作和学习条件艰苦,但领导能忠于职守,教师能团结协作,这所学校在1977年—1984年的8年间,培养了一大批升入曲一中或其它普通中专、高中学校的学生,未能升学的学生回乡后,也能为农村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80年代中期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加之学校位置无“地利”优势,无好的生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的办学形成了恶性循环,好生进不来,留不住,社会对学校也产生了种种误解和非议,学校的办学举步唯艰。

这一时期,虽然各方面条件很差,但作为新办中学,教职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已走向正常,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部分规章制度,如“教师考勤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体育、卫生登记卡”等制度,已开始确立。

二、曲靖地区曲靖市第八中学( 1984 年 8 月—— 1997 年 8 月)

(一)1984年为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曲靖、沾益两县合并为县级曲靖市,合并后,两县的学校重新排列,1984年原县六中改名为“曲靖市第八中学”,教委派甘昌麟老师到学校任校长。1987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更换,蔡王苍老师调入曲靖市八中任书记、校长。这一时期,全国的教育形势是1985年中央已提出“教育改革”,邓小平提出了“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学生德育大纲》、《青少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集资办学形成了热潮,形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史上少有的好气候。为摆脱曲靖市第八中学办学的困境,新的一任领导班子按上级要求,一是抓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健全了多方向的管理制度,如学校各处室工作职责,各年级组,教研组,工作职责,班主任及教师工作职责,以及教职工考勤、考核等制度,以规范学校的管理,使学校的工作运转有章可循。二是抓教学秩序的整顿,组织教师、学生学习《中学生德育大纲》,并把《中学生德育大纲》印制成册发给学生及学生家长学习,同时,由学校教导处抓好学生的品德考核量化评分,以促进校风、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促进教学工作的落实。三是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业务学习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改善了多方面办学条件。由于以上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学生上学稳定。几年后,开始出现了好班级和中考的尖子学生。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的中考开始达到县级曲靖市直属中学的中上水平。

(二)1990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赵玉珍老师任中国共产党曲靖市第八中学支部书记(简称: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汝兴老师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侯嘉臻老师任副校长,查培德老师任总务主任。全校有初中三个级,教学班18个,初一年级是68班—73班,初二年级为62班—67班,初三年级56班—61班,全校共有初中学生760余人,有教职工68人。90年代的10年,学校在扩展校园面积、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开展勤工俭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兴办高中部。1992年继农村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为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县级市教委决定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在曲靖市第八中学开办高中。当年8月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两个班,任课教师为调入和从本校挑选原来教过高中的教师,至1994年全校高中部有三个级,6个班,97年、98年学校高中扩大招生规模,每个级招收高中班4个。办高中历时10年,招收高中18个班,学生1100余人。

(四)1992年,学校招收的初一新生改为“五四”学制,在校学生班级数由原来的3个年级增加为4个年级,至1999年学校初中18个班,高中10个班,全校共28个教学班的规模,教职工总数增至102人。

(五)1992年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办曲靖市八中纸箱厂。95年学校为服务教学,由工会创办了学校早点部、冷饮部,收入用于工会活动和教职工福利。

(六)1994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开辟活动场地,征地1.6公顷(24亩),校园面积得到了扩展,由原来的2.13公顷(32亩),扩大为3.74公顷(56亩),为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七)1991年建盖了第3幢、第4幢教职工宿舍楼,1995年后,学校建起了足球场、篮球场,建起了学生宿舍、餐厅楼和办公楼。

(八)90年代10年的办学过程中,领导、教师能艰苦创业,以苦为乐,努力工作,学校改革的力度很大,教学管理形成体系,教学秩序良好,办学效益显著。初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进入市直中学的先进行列,学校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三、曲靖市麒麟区第五中学( 1997 年 9 月—— 2012 年 9 月)

1997年成立地级曲靖市,原县级曲靖市撤消,分为沾益县和麒麟区,曲靖市第八中学更名为麒麟区第五中学。1998年的麒麟区五中有教职工106人,教学班26个,其中高中教学班10个班,即高一、高二、高三两个年级各4个班。初中教学班有16个班,全校学生总人数为1500余人。1999年8月,麒麟区政府对教育进行结构调整,为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初中质量,上级决定区五中的高中当年停止招生,初中增加招生人数,扩大办学规模,要把区五中办成麒麟区属中学的“示范性初级中学”。1999年8月高中停招,初中由原来的每年招收4个班扩大为每年招收8个班,同年9月,因教育结构调整,麒麟区民族中学撤消,学生并入区五中,使区五中初中班级增加到23个班,全校有初高中教学班32个,原麒麟区城关中学撤消后,教职工有14人并入麒麟区第五中学,1999年9月教职工总数达120人,学生数达2000余人。2001年后,麒麟区五中招生规模扩大,招生片区也由原来的老城区扩大到招收花柯、水寨、红庙等小学的学生,每年招收初一新生8—10个班,学校班级数2003年达39个班,学生数增加到2500余人,教师增加到126人,麒麟区五中的初中教育开始步入了规模、效益的良性发展时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到2012年9月,学校班级达到46个班,学生人数3583人,在职教职工数为161人。

这一时期,一是几任领导都继承学校“三制”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依法治校;二是全体领导成员能各司其职,教师团结协作,在学校工作中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三是教师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高中教师转入初中教学,充实了初中骨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合格率,使任课教师80%达本科以上学历;四是注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五是注重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如提高教师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等,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六是改善了办学条件,绿化美化了校园,建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加强实验室建设,使理、化实验达标,学校晋升为一级二等初级中学,使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声誉大为提高。

麒麟区五中大事记

编辑

1976 年

9月,曲靖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曲靖城南片区新建曲靖县第六中学。

10月,曲靖县革命委员会任命刘明祥为曲靖县六中筹建组组长,并开展学校筹建工作。

1977 年

4月,筹建组完成学校选址、征地及初建工程。

9月,县六中首届初中生招生6个班300余人。

1979 年

5月,县六中党支部成立,刘明祥任党支部书记。

1983 年

9月,曲靖、沾益两县合并为县级曲靖市。

1984 年

4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刘明祥任党支部书记,甘昌麟任校长。

6月,学校更名为曲靖市第八中学。

7月,学校第一幢教学楼开始建盖。

1987 年

4月,蔡玉苍调入曲靖市八中任校长、书记,赵玉珍、侯嘉臻任副校长。

1988 年

10月,学校后大门和多级台阶建成使用。

1989 年

6月,学校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建成并配齐设备,投入使用。

10月,原县级市委书记王学仁到学校视察学生晚自习情况,并对学校的良好校风、学风给予充分肯定。

11月,何石苍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师”奖励。

1990 年

2月,学校一、二幢专混结构教师宿舍竣工。

12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赵玉珍任学校书记、校长、杨汝兴、侯嘉臻任副校长。

1991 年

4月,学校第三、四幢教师宿舍竣工。

1992 年

3月,学校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到阳宗海、抚仙湖、昆明旅游。

5月,学校餐厅楼竣工。

6月,学校建立了党员义务护送学生的制度。

7月,学校增设高中部,招收第一届高中新生130人。

11月,学校纸箱厂开办并投入生产,周琇华任纸箱厂厂长。

1993 年

9月,学校初中学制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并在学校内部实行“三制”改革。

12月,学校规模扩大,新征土地1.6公顷(26亩),校园面积扩大。

1994 年

9月,学校学生宿舍大楼竣工。

1995 年

6月,学校田径场及多块篮球场建成。

7月,学校工会集资开办早点部、冷饮部。

1997 年

3月,学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到罗平等地参观。

1998 年

4月,学校办公大楼建成。

5月,学校更名为麒麟区第五中学。

1999 年

3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晏绍成任学校书记、校长,杨汝兴、熊培金任副校长。

7月,区民族中学学生并入区五中。

9月,区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停止高中招生,原来的完全中学变成区“示范性初级中学”。

2000 年

3月,学校宣传长廊、升旗台建成。

5月,学校微机室、语音室建成。

7月,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展开,修路道、建花台、植树种草,校园环境大为改观。

7月,学校初中中考成绩实现了两个突破,考取曲一中10人,考取高中118人。

7月,学校组织班主任到大理、丽江等地学习考察。

9月,区长许建平一行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了老教学楼的加固、翻修问题。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2001 年

1月,学校被评为曲靖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3月,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经上级达标验收合格。

5月,学校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

7月,学校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到西双版纳旅游。

7月,学校初中中考成绩辉煌,考取曲一中13人。

9月,学校招收新生11个班,共739人。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2002 年

3月,王跃刚当选为云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7月,学校工会分批组织教师到泰国、九寨沟等地旅游。

7月,中考成绩优异,考取曲一中9人。

7月,学校盖了4间简易教室应急招生。

9月,学校招收新生11个班,676人。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10月,首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王跃刚被聘为教导处主任、周永良被聘为教导处副主任、姜桦被聘为办公室主任、巴仕书被聘为教研室主任、沈来稳被聘为教研室副主任、张祖佑被聘为政教处主任、张锡云被聘为总务处主任。

2003 年

5月,学校足球队获云南省中学生足球赛第三名。

7月,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马杰英任学校书记、校长,熊培金、魏开荣、王跃刚任副校长。

7月,学校初中中考成绩喜人,考取曲一中18人。

7月,学校组织毕业班老师到香港、澳门等地学习考察。

7月,学校盖了5间简易教室应急招生。

9月,初中新生停招,教育体制改革,麒麟区九年义务制教育由“五四制”改为“六三制”。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10月,全校更换办公桌椅,改变用学生课桌办公的状况。

2004 年

7月,学校无线广播系统开通。

7月,学生球队代表曲靖市获云南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7月,学校初中中考升学率、优生率取得较大突破,考取曲一中19人。

9月,学校被评区级“文明单位”。

9月,沈来稳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中学语文学科学科带头人”。

9月,学校招收新生12个班,共769人。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12月,王跃刚被曲靖市人民检察院聘为“人民监督员”。

12月,学校新购置电脑60余台,多媒体设备一套,并投入使用。

2005 年

7月,学校初中中考升学率、优生率创历史新高,考取曲一中22人。

7月,学校组织毕业班老师到上海、越南等地学习考察。

9月,张春凤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中学数学学科学科带头人”。

9月,姜桦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中学化学学科学科带头人”。

9月,莫邦才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中学物理学科学科带头人”。

9月,学校晋级达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

9月,学校招收新生14个班,共950余人。

9月,马杰英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优秀校长”。

9月,市委书记米东生到我校视察,并救助155班残疾学生一名。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2006 年

1月,教育综合改革,学校实行校长聘任制,马杰英校长聘任熊培金、魏开荣、王跃刚、沈来稳为副校长。

2月,沈来稳被评为曲靖市教育科研“一二三四”工程“学术带头人。”

3月,学校组织教师到腾冲、瑞丽等地学习考察。

5月,王跃刚被云南省公安厅聘为“特邀监督员”。

7月,中考成绩优秀,考取曲一中16人。

7月,学校组织毕业班老师到海南、九寨沟等地学习考察。

7月,学校正式设置了中考考场。

9月,学校招收新生12个班,共874人。

9月,赵怀友被评为曲靖市麒麟区“中学数学学科学科带头人”。

10月,信息中心成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周琇华被聘任为信息中心主任,李国跃被聘任为教务主任,李春梅被聘任为教研室主任。

10月,学校召开班主任年度工作经验交流和班主任培训会。

10月,学校足球队获云南省中学组冠军。

11月,学校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总支书记为马杰英,支委为魏开荣、熊培金、沈来稳、姜桦,下设三个支部,九年级支部书记沈来稳,八年级支部书记熊培金,七年级支部书记魏开荣。

12月,学校被评为市级“文明学校”。

2007 年

3月,学校组织女教师到潇湘水库游玩。

3月,弥勒县新哨学校组织教师到校参观学习。

3月,学校被评为市级市级“文明单位”。

麒麟区五中改扩建大事记( 2007.11 - 2010.8 )

1、2007年11月22日市长办公会议,2008年3月12日现场办公推进会议,麒麟区五中被列为城区中小学“6+8”原址重建学校,

2、2008年11月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通过市规委会审批通过。

3、2008年12月10日寥廓山隧道区五中段开工典礼。

3、2009年4月16日开工建设。

4、2009年9月10日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5、2010年8月30日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历任校长

编辑

第一任校长-刘明祥

第二任校长-甘昌麟

第三任校长-蔡玉苍

第四任校长-赵玉珍

第五任校长-晏绍成

第六任校长-马杰英

马杰英,现任曲靖市麒麟区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濮阳县人,1958年8月生,1980年8月曲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1999年6月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本科学历,2002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在职骨干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教育管理专业毕业,曾参加清华大学教育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曾任麒麟区第四中学校长。

2010年获“云南省名校长”称号;2004到2005学年度、2006到2007学年度,两个学年度被麒麟区区委、政府评为“优秀校长”;2008年9月,被麒麟区区委、政府授予“麒麟区名校长”称号;主持完成了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计划课题《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途径研究》;曾担任《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编委,曾是全国语文板书学研究会会员,有20余篇论文及文章在《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中国现代教育》、《关爱青少年成长 校长书记论坛》、《语文世界》、《中国学生作文年鉴 中考卷》、《云南教育》、《云南科技报 中学生》、《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曲靖教育》上发表。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