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学校大全曲靖初中大全宣威市第一中学

宣威市第一中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655000
  • 网站:
点击查看“宣威市第一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基本内容

编辑

宣威市第一中学建于1932年,1944年设立高中。解放前是宣威革命的摇篮,“文革”前是省的重点中学,以后一直是曲靖市重点中学。1996年被省教育厅列为预备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完中行列,2006年5月晋升为省一级二等完中。

师资队伍  现有教学班高中47个,初中15个,在校学生5400余人;教职工221人,其中教师193人,职工28人。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70人,中学一级教师55人。

学校占地58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583.9平方米。

学校有一个团结进步、勤奋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2人,高中教学班32个,初中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4000余人。通过改革,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校园环境优雅宜人,绿草如茵,古柏苍劲,雄伟的现代大楼与古朴的大成殿交相辉映;藏书9万余册,常年订阅报刊300余种;教学设施设备日趋完善,现代电教手段正步入课堂。学校荣誉  宣威市第一中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云南省一级完中、先进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曲靖市重点中学、文明单位、教研教学示范学校。

学校建于1932年7月,解放前是宣威革命的摇篮,“文革”前是省的重点中学。历史悠久,文化教育积淀丰厚,培养学子数以万计,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骄子层出不穷。杰出人才解放军少将徐文烈、驻柬埔寨大使晏廷爱、安全部副部长牛平、导弹专家张福学、民族史学家尤中等堪称楷模。

办学理念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明德、启智、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和“诚实、刻苦、尊师、守纪”的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历年的中、高考成绩均居曲靖市重点中学前茅,近年的高考升学率都在75%以上,录取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宣威的一半。

宣威一中重视素质教育,已形成既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使尖子生和特长生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省教委已把宣威一中列为预备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完中行列的学校,全校师生正为之而奋斗。

详细信息

编辑   宣威市第一中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云南省一级完中、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曲靖市重点中学、文明单位、教研教学示范学校。  宣威一中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首任校长陈昌郁1928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学校自创建之日起就有着浓厚的民主空气和开创意识,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纷纷到校任教。1935年4月,宣威一中教师徐文烈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南征北战,立下了丰功伟绩,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省工委的领导下,宣威地下党1945年在宣威一中成立了党小组,1946年在这里成立了“特别党支部”,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先后有200多人参加了永焜支队,为云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宣威一中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学子们向往,教师们认真,办学求实,作风民主,学问严谨。解放前立下校训:自立、自治、自觉、自动。1997年,学校订了“明德、启智、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诚实、刻苦、尊师、守纪”的学风。宣威一中办学有自己的特色,新苗茁壮成长,人才不断涌现。培养学生4万余人,学子遍及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地方,不少人成为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如著名传感器电子学专家张福学,曾任国家安全部副部长牛平,中国驻泰国大使晏廷爱,历史学家尤中,学者型的大学党委书记、云南省人大民委副主任尤力,人民日报社驻阿根廷、委内瑞拉首席记者管彦忠,考入美国加州大学的沈立芬,留美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静教授等。  宣威一中有辉煌的办学业绩。曾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成都军区“国防生源基地”;云南省“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奖、“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少先队云南省“红旗大队”;曲靖市“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绿色学校”、“教研教学示范学校”、“半军事化管理优良学校”、 “重点中学教育质量优秀奖”、“高中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宣威一中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教学成果丰硕,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变化较大。  一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近三年,共投资2460万元,新建了科技楼、餐厅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宿舍楼,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校园广播系统,增添了实验、电教设备和图书资料,购买了原印刷厂厂区等,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现有高中教学楼两幢,47个教室,9个办公室,1个阶梯教室;有初中教学楼一幢,15个教室,3个办公室。有学生宿舍4幢。有教师居住区“苹果园”庭院式住房51套,单元式住房两幢40套;校园内4幢教师住房共80套。有餐厅一幢6个,设备齐全,可容纳2000多人同时进餐。有德育(校史)展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车库2个,水冲厕所2个。有田径场一个,有篮球场4个。2003年建成的科技大楼设计先进,高大宏伟,占地面积1586平方米,建筑面积6690平方米。学校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除理化生的实验设备齐全配套外,还保证了音体美的教学实施,更新了德育展室的布置,增加了阅览图书室和资料室的报刊图书数量,并设置了宣威一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它有1个中心机房,3个网络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1个多媒体语音室,1个校园广播室,1个财产保管室,238台计算机,各学科软件1713个。这些构成一个局域网,且接入国际互联网,师生在上机时可浏览世界各地网页,收发电子邮件,查找信息,解决教和学的一些困难。  二是注重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了一个团结务实,开拓进取,敢管善管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团结奉献,爱岗敬业,结构合理,适应教改,具有爱心和服务意识的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名师培养,先后有8位教师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有一大批教师分别受国家、省、地市的表彰奖励。  三是坚持德育首位,强化学校管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坚持以人为本,明德启智、质量立校、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以新生军事训练为基础,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强化半军事化常规管理,重视军事特长生的选拔培养,做好报考军事院校学生指导工作,为军事院校输送优秀学生,成为“国防生源基地”。2、重视美术特长生的选拔培养,开办高中美术特色班,加强对美术特长生的专业和文化课辅导,为高校输送美术优秀学生。3、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形成尖子生培养机制,营造尖子生培养环境,帮助尖子生克服弱学科、学科弱点、心理弱点和身体弱点,尖子生脱颖而出。自1989年至今,共有18名学生在高考中获曲靖、宣威文、理、外状元,有15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03年,考取北京大学2人。2004年,262班陈萌、256班杨春睿分别夺取宣威文、理两科状元,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1207人报考,600分以上的50人,占报考人数的4.14%,上重点线以上的272人,占报考人数的22.54%,优生率和重点率均为宣威市第一;268班吴仕平夺取宣威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考取军事院校35人,其中被素有“军中清华”之称的国防科技大学录取的有6人。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获省教育厅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2006年,1492人报考,上线1380人,上线率为92.6%,居宣威城区完中第一,应届高分率(600分以上)和重点率居全市第一,高276班高涛以697分被清华大学录取。200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为云南唯一一所“全国国防生源基地”学校,为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提供了便利。  宣威一中是宣威教育的窗口,高、初中教育协调发展,初中教育一直处于宣威完中领先地位;高中教育一直位于曲靖市重点中学前茅,在云南省有一定影响。  在新形势下,宣威一中正健康、和谐、稳步地向前发展。  昨天的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格局乃是一种棋盘型格局。

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中国的地理格局就像一个不规范的围棋盘。在这个不规范的围棋盘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是其四角,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是其四边,中原为其中央腹地。

中国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在历代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主要是上述九大地域。大体上分布在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上。

这里所说的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指在历代战争中,上述九大地域的重要性往往关系到天下的统一与分裂、关系到一朝一代的兴与衰,或者,在中原政权与塞外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中关系到中原政权的存与亡。

古人贯讲“山川都会”。一般说来,在那些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容易形成战略要地。

几列东西向的山河与几列南北向的山河纵横交错,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大体上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其中,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地带的一系列山脉----北起燕山,循太行山南下,经嵩山山脉、方城册,接桐柏山、大洪山,再转向鄂西、湘西山脉而接云贵高原----为中国的东、西部之间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南北之间也分出几个层次,其主要的分界线则为长江、黄河、淮河及秦巴山地,此外,中条山、大别山也赶到了补充作用。

这几列纵横交错的山河将中国腹地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些地理单元的腹地一般都有一定的空间容量,外围有险要的山脉或者江河为之险阻;有大大小小的江河周流内外,既是这些地域内部流通的运输线,又将不同的区域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乃是区域之间战略关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山脉和江河的战略意义各相同。山脉的意义重在阻隔,而贵在有孔道可以通行;河流的意义重在流通,而贵在有据点可以扼守。

一般说来,山地的断层地带或者江河源流穿切山岭所形成的河谷低地便于作为穿越山地的交通孔道。如关中四塞、太行八陉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几条栈道便是如此。江河主要是作为人力、物力运输的交通线。以江河作为险阻,还须在那些重要渡口或支流与干流的交汇处建立据点,以确保对这些江河的控制。如黄河的孟津和蒲津、长江的瓜洲渡和采石渡、淮河的颍口、涡口、泗口等处,便都伴随着重要军事据点的形成。

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则易于在纷乱的局面中建立根据地,形成局部的秩序,积蓄力量;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则便于向外部投递力量,便于向外扩展,也便于介入全局。上述九大战略要地大都拥有这些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九大战略要地并不全是按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来划分,而是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在军事地理的格局中以其地形、地势的原因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它们在历代战争中也的确显示出了它们作为一个个独立单元的地位。其中,关中主要是指陕西省的秦岭以北部分;汉中地区则因其相对独立,单独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东南主要是指江苏、安徽两省的中南部;中原则主要指河南。其它几地则基本上同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划。在称法上,关中和中原都沿用了古代的称法,因为这种称法本身就极富战略色彩。

在上述几大战略要地的外围,有一些地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地位也很重要;但由于位置的关系,这些地域险要的山川固然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与外部的联系,妨碍了它对于全局的全面介入,因此在历代兴亡中,对于全局未能显示出决定性的意义。当然,近代以后,中国的国防形势发生变化,它们在军事地理格局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

在这个棋盘型格局中,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分处其四角。四角之地,都各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般都有比较优越的山河形势,有相对稳固的后方和可以凭恃的山川险阻,能够一种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态势;有优越的经济条件,足以供养、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易于形成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一种势力兴起之初,占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可以建立起根据地,从容经营,积累力量,为日后进取天下打下基础。

关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淆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有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在地势上,关中对东部平原地带呈高屋建瓴之势。关中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其地位重要者,函谷关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通道;武关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着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散关扼秦岭西端之险,控制着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交通咽喉;萧关扼陇山之险,守备着关中西北通道。四塞险固,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以进取。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从而使关中具备一种能进能退、可攻或守的态势。

河北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燕山山脉起着抗击塞北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作用,翼蔽河北乃至整个中原的安全。居庸关、山海关、松亭关、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关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脉的几条交通孔道。太行山脉为河北的右侧翼的重要屏障。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滏口等关隘扼守穿越太行山脉的往来通道。在河北平原腹地上有一些东西向的河流,如拒马河、沱河、漳河等,在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也能够加以利用,建立河防体系。对于由塞北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而言,河北尤其是河北北部地区的意义就在于它将农耕经济的中原地区与游牧经济的塞北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在他们的统治受到来自中原的挑战时显得为尤重要。 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一个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南北对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南方一些军事重镇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长江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下连吴越,纵贯东西,延绵数千里,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整个南方地区的形势得以完整;另外,长江本身即发挥着对抗北方铁骑冲击的天堑作用。南方在长江沿线置列有一系列军事重镇,扼守长江的几处要点。古代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刮洲渡,分处建康(今南京)的上下游。建康方面也加强对两处渡口的防守。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今江苏镇江)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和历阳(今安徽和县),都置兵戊于守,立为重镇。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战略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处可见。南方在淮河一线也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在淮西,主要是钟离(今安徽凤阳)和寿春(今安徽寿县),在淮东,主要是山阳(今江苏淮安)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颍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挡颍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挡涡河之冲。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泗水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以经营彭城(今徐州)以图北方。随着南北力量的消长变化,其攻守之势也随着而变化南方强盛时,可以前出淮北进取中原;南方衰弱时,则往往退守长江;南北势均力敌时,则往往以淮河一线为对抗前沿。

四川居长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其防护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长江三峡是其与东方之间的往来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与北方之间的往来孔道。两个方向的往来孔道俱极险要。大抵东面为水路,行江道;北面为陆路,行栈道。这两个方向又分别归重于两大重心:重庆和成都。由重庆东出,经三峡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抵以奉节(古夔州)为其门户,矍塘关(亦称江关、捍关)即在此处;从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仓道可入汉中,另由阴平道可通陇上,大抵以剑阁为其门户,剑门关即在此处。在重庆与成都之间,又有几条江河水路相连通。

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四角地位以形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即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够储粮养兵,供养、支撑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河北的农业生产条件虽不如现在,但河北特别是河北北部拥有一种比较好的在内地与塞外之间、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进行贸易的条件。这种经济特色跟河北作为中原与塞外之间的一个重要衔接地带的地位是相适应的。东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随着江南的开发和发展,到南朝时,在中称为“厥田下下”的东南扬州地区已呈现出相当繁华富裕的景象。自隋唐时起,东南财赋便为关中所倚重。隋代开凿大运河、唐代大力整治漕运,都有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关中的意图。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经济上亦必仰仗东南,也经营运河,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京师。四川盆地在历史上每被称为“天府之土”。四川腹地是长江及其众多支流冲积而形成的平原,沃野千里,宜于农业生产;加上四川及其周围地区物产丰富,因此,四川地区每被赞为“民殷国富”。

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业。但要统一天下,仅有地理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才能整合出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是进取天下的社会基础。在分处四解的几大战略要地中,建立于关中和河北的政权都曾经完成过统一天下的大业,历史上的全国性政权也大多定都于此二地;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形成对峙之局,而少有统一天下的(除明朝朱元璋外);建立于四川的政权多为割据政权,而没有一个政权曾统一过天下。究其根源,都可从这些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中探寻一二。

一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今天的一中,文脉绵延,生机盎然;  明天的一中,前程辉煌,魅力无限。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6-01-15 09:46:36发表

    很好的一所学校,校风非常的严谨,老师非常的严格,在里面学习 能感觉到很浓的学习气氛 很容易被感染 学校有超级大的校园 还有一个国际部 是曲靖市重点高中呢。

  • 匿名
    2016-01-13 01:21:26发表

    这所大学现在也比较热门的,主要专业比较好,学出来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