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学校大全曲靖初中大全曲靖沾益县第一中学

曲靖沾益县第一中学

  • 地址:
  • 电话:
  • 邮编:655000
  • 网站:
点击查看“曲靖沾益县第一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基本内容

编辑   沾益县第一中学,位于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城东面,西平镇文艺路(2号)的龟山头上,神龟临江,人杰地灵。她的前身是“沾益县立龙华初级中学”,始建于1941年9月(民国三十年八月),原校址在西平镇南门街的龙华书院内。   沾益地处滇东北,素有“滇东门户”之称,是川黔入滇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的沾益辖区有国土面积2502平方公里,人口约16.5万人。自然资源丰富,因缺乏人才技术,缺少文化知识,人民大众只能被束缚在土地上,以分散的家庭农业生产为主,获取最低的生活需要。社会经济是典型的封建农业经济为主体,虽有零星的商业经济,但形不成市场,工业纯粹是一片空白。人民大众面临的是贫困。因此,众多乡民在呼喊文化,呼喊教育,呼唤知识。这是要求在县城办一所中学的主观原因。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罪恶的战火吞噬着华北、华东广大地区。中国军民的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广大知识分子一些上前线去了,一些辗转到了祖国的中西部。内地人民大量到西躲避战乱,作为后方的大西南在南迁知识界广大爱国人士的宣传影响下,凝集起抗日救国的思想。逃难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入沾益,一些军事机构也纷纷撤到沾益,使沾益经济空前发展。作为后方的沾益人民自然承担起了后勤保障和培养人才的任务。   1938年4月,因战乱被迫西迁的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为云南人民树立了艰苦办学的榜样。“人称文化南移,实为促进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之前锋,为我国教育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云南各地兴起了办学热潮,沾益县立龙华初级中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而创办的。   在刘嘉寿先生的大力倡导下,经过艰苦的筹备工作,1941年9月4日学生报到注册,5日正式上课。   从1941年9月到1949年底,共招收初中班九个,高中班一个(实际没办成),简师班两个,共12个班。入学学生总数670名。初中毕业了六个班,简师毕业一个班。因为当时外来生源多,师生流动性大,加之大多数学生贫困辍学,这7个班毕业的学生仅155名。   1947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沾益地下中心县委书记樊子诚到龙华中学任校长,在龙华中学建立革命据点,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引导了大批师生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块革命阵地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   1950年4月,沾益县人民政府接管了 龙华中学,7月更名为云南省沾益县初级中学。二十世纪50年代末,因学校发展需要,与西平小学交换迁移到现趾。1959年,随行政区划变更,改名为曲靖县第三中学,同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65年行政区划变更,重新设立分设马龙、沾益县,学校亦更名为沾益中学。1971年走“五、七”道路,迁到城边农村小坡,定名为沾益县第一中学,1978年8月,学校又迁回现址,并将1975年建立的沾益县第六中学并入,1983年因撤县设市(县级市)学校更名为曲靖市第二中学。此后,办学规模一直稳定在24至28个教学班。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地级市),沾益县恢复县制,学校亦恢复更名为沾益县第一中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经过第一期改扩建,教育教学设施得到根本改善。2003年5月23日,沾益县人民政府又下发了“沾政发【2003】24号”文件决定将沾益县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运动场地划拨给学校,校园面积拓展到百亩以上目前学校已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至2007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沾益县第一中学将成为具60个高中教学班,占地108亩,在校学生3600人左右的高级中学。

1997年曲靖撤地设市(地级市),沾益县恢复县制,学校亦恢复更名为沾益县第一中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经过第一期改扩建,教育教学设施得到根本改善。2003年5月23日,沾益县人民政府又下发了“沾政发【2003】24号”文件决定将沾益县体育运动服务中心运动场地划拨给学校,校园面积拓展到百亩以上目前学校已是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至2007年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沾益县第一中学将成为具60个高中教学班,占地108亩,在校学生3600人左右的高级中学。

学校现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中、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和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基地、曲靖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曲靖市教研教学先进单位、中国创新报道教育创新报道理事会理事单位、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精品示范校。

建县以来政府大力投资对学校进行改扩建工作,继划拨原电影公司房地产之后又将原县体育运动服务中心场地划归学校使用,使校园占地面积达100余亩,同时,学校也积极争取社会融资近300万元建盖了学生食堂,初步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园景相映成趣,已是一所花园式学校,被评为“曲靖市绿色学校”。

学校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常年订阅报刊200多种,音响资料5000多盒;有报告厅一间,1000个座位,电影放映设备2套;实验大楼按国家标准配有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实验中心建立了沾益县第一中学网站,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课件室一应俱全;各教室配有电视机、VCD,接通了宽带网,并与电教实验中心的卫星电视系统相连。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0人,中级职称的53人,研究生毕业8人,近几年来,有20多人获全国、省、市级的表彰,有168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各级各类课件制作奖30余人。

办学63年来,培养初、高中毕业学生近3万人,为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优秀人才万余人;他们中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带头人。目前有高中教学班36个;初中教学班2个,在校学生共2315人。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风,强化内部管理,走出了一条“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学校决策、部门协调、年级管理、班级落实”的内部管理路子,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特色。

根据沾益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到2007年我校将办成具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人的高级中学。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夯实基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理念超前、管理科学、手段先进”为发展目标,比质量、当先锋、创一流、建名校,把学校办成一所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